【党史故事·清风徐来】(36)文士桢:党的好干部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 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11

文士桢,1900年出生在原益阳县(今益阳市赫山区)西流湾。他自幼聪颖好学,12岁白天做佣工,夜间随兄长文士员读书,后到益阳甘锡珍先生处学习绘画雕刻,往返20余里,酷暑严寒,从不间断。1924年参加由董必武领导的地下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士桢入党后,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担任党的支部书记,负责学联工作。不久,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坚不泄露党的任何机密。其兄文士员去看望他,他慷慨地说:“如果我为革命牺牲,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怨,我死了,你们不要哭!”文士员探监后,立即四处奔走,后在箴言书院的老同学陈藻香及旅鄂益阳同乡会的竭力相救下,终于被营救出狱。出狱后,在陈藻香一家慷慨资助下,文士桢即赴上海找党组织,并被党组织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苏联学习、工作10年。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文士桢怀着一股挚热的爱国热情,于1938年夏回国。先后担任中共南华安石公委委员,中共南县中心县委统战部长,中共常益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等职。在皖南事变后的白色恐怖中,他协助湖南省委书记高文华坚持党在湖南的地下工作,或乔装工人,或假扮商贾,栉风沐雨,忍饥挨饿,经常奔波于益阳、安化、沅江、汉寿、常德等地,积极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多次遭到反动派追捕。有一次在益阳、汉寿交界处遭反动派追捕时,在藕塘内躲了3天3夜,后在当地人民的掩护下才侥幸脱险。

1942年,文士桢奉命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工作,1943年调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不久,又随王震、王首道等领导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挺进湘北,建立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并担任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参谋长,为制止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阴谋,开辟抗日战场,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作了大量工作。

抗战胜利后,文士桢奉命护送八路军南下支队干部去东北解放区,后留在东北工作。他曾担任中共辽宁省委秘书主任、东北政务委员会派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办事处主任、商业代表团首席代表,为增进中朝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国解放后,他历任沈阳市计委副主任、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沈阳市工商联秘书长,东北地质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以后,又出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秘书长,曾三次率领中国贸易代表团赴法国里昂、摩洛哥和德国莱比锡等城市参加国际博览会。同时他还任中国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为发展与各国间的友谊作出了贡献。此后,文士桢又担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1963年调回湖南任省政协副主席。

在“文化大革命”中,文士桢受到冲击和迫害,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原则,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士桢积极拥护党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他根据党中央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示精神,运用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台属、台胞、侨属、侨胞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文士桢生活俭素,工作深入,平易近人,虽身居高位,但一直坚持步行或乘公共汽车按时上下班。他在长沙的住宅院内原有一口水井,后见群众用水不方便,就把住宅围墙内移,使水井置于院外。群众称赞说:文老真是党的好干部,时常为大众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