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清风徐来】(29)张国基:心里装着老百姓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 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制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16

张国基,1894年出生在益阳县护城镇(今资阳区迎风桥镇),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并任中央独立一师师长。1978年,先后当选为北京市侨联副主席、荣誉主席以及全国侨联主席、全国侨联荣誉主席等职。

张国基常将“共产党人心里要装着老百姓”这句话挂在嘴边,落在实处。他有一套不带客厅的两居室,一住就是20多年,直到去世。张国基总是风趣地对客人说:“别看我这间屋子小,但它的用途可大哩,白天是我的办公室兼会客室,夜晚就变成了我的卧室兼书房。这样的‘四合一’住房,既简朴又方便,我非常喜欢。”有人不解地问张国基,为什么偏要住在嘈杂的居民楼呢?他笑着说:“住在居民区好啊,成天和群众生活在一起,能经常了解下情,听得到群众的呼声,这样既有利于我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也能从群众中吸取政治营养,永远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

对张国基这样的老同志,党和国家是十分关心的。组织上曾多次提出给他调整住房,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在这里住惯了,两间房子蛮好的。谢谢组织和领导的关心,房子不用换了。现在,北京市祖孙三代挤住一间房的还不少,我们爷孙俩,一人分住一间房,已经够用了。如果再要给我换大房,心里就不安了。共产党员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只想自己,不顾群众的疾苦,那叫什么共产党员呢?”他真心实意地对领导说:“等北京市的困难户都住上了新房,到那时我再换房吧。”

对自己,张国基是那么吝惜;对造福于民的公益事业,他却十分慷慨。

1984年4月,张国基九十大寿。他在海外的学生寄来10万元寿金。收到这笔巨款,他似乎看到了海外学生的拳拳爱国心,赤诚尊师情。他决定用这笔寿金,去办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借以宣扬海外侨胞爱国热情。

从平时的来信中,张国基得知家乡益阳县迎丰乡民主村还没有通电,群众还在点油灯。于是,他将这笔寿金全部赠给家乡人民,使民主村的400多户村民,家家户户点上了电灯,村里还办起了几个加工厂。10万元寿金仍没用完,当地干部见张国基儿孙的住房陈旧,想拿出1万元来维修,于是写信向张国基请示。张国基坚决不同意,回信说:“这10万元寿金,凝集着海外侨胞的爱国尊师之情,要全部用于造福于民的公益事业。如果把它用来为子孙营建安乐窝,我怎么来为人师表呢?所以余下的钱,我们自己一分也不能动用。”

后来,余下的钱,一半留作乡村的奖学基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一半留作公益基金,用于扶助五保户和贫困户。

有段时间,北京市民对“买菜难、乘车难”很有意见,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国基听在耳里,急在心头,认为自己有责任反映群众的疾苦,有义务帮助政府改进工作。

为弄清问题的缘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张国基一手扶拐杖,一手提菜篮,深入到线路上去挤公共电汽车。北京市100多条电汽车线路他都坐了,而且都是从起点到终点。经过几十天的实地调查,找到乘车难问题的症结:发车不按时,不均匀;上车不排队,秩序混乱,耽误时间。他向有关部门提出“维护车站秩序,坚持排队上车;按时行车,均匀发车,把以前的人等车改成车等人。”的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并很快得到改进。有关部门也向他提了意见:“下次您再要视察公交工作,请事先给我们打个电话,我们派车来接送。如果您一个人去挤公共车,摔倒了,我们可不好交代。”他笑着说:“那可不行,如果我坐着小车去视察,不亲自去等车挤车,怎么能了解到乘车难的真情实况呢?自己不到线路上去接触乘车群众,又怎么能听到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