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75)皇帝赐银牌:天下清官杨挺高

来源:益阳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27

杨挺高(1506-1584),字叔谦,号徽斋。明嘉靖二十三年,出任海宁知县,以廉洁和坚贞闻名于世,得到皇帝的召见,并赐名“天下清官杨挺高”。

杨挺高进入官场的时候,正值嘉靖开始迷恋炼丹,朝纲松弛,吏治败坏。明朝时期,官员的俸禄是非常低的,官员只靠俸禄几乎无法养活一家人。于是催生了官员的种种灰色收入,如冰敬、碳敬(下级官员给上级官员消暑、取暖的孝敬钱)等等。这几乎已经成了官场公开的“潜规则”。

杨挺高却是个不懂“游戏规则”的人。就任海宁县令后,杨挺高按例可以将县内罚没的赃物钱款和县衙上缴赋税后所剩的钱粮收入私囊,作为自己俸禄的补充。但杨挺高情愿自己节衣缩食,也绝不染指这些“灰色收入”,更不向百姓索取钱物。当时海宁县衙周围有不少空地,杨挺高就在公事之余领着家人开垦出来,种上瓜果蔬菜,自给自足。平日里的一日三餐靠的都是自家菜园里的产出,很少去集市上购买。碰上有客人前来拜访,杨挺高还会热情的留客人吃饭,但他能够用来招待客人的也不过是“惟菜一二束,瓜茄数枚”而已。

因为清廉务实,杨挺高很快从一县之长做到了一省的最高长官。职位变了,但他仍旧劳作如故。有一次,信使送来上级公文,快到衙署边上的时候,看见路边的菜地里有一个黑黑瘦瘦的老农,戴顶破毡帽,穿身粗布衣裳,正拿着个粪勺给青菜施肥。信使掩着鼻子皱着眉加快了步子,不料那老农一看见信使,也匆匆地放下了粪勺,闪进了衙署。过了一会儿,信使将公函送到长官手中,却发现这位长官正是刚才在田里劳作的老农。

嘉靖皇帝知道了他的事迹,便宣他入京觐见,并赐给他一块银牌,上书“天下清官杨挺高”七个大字。杨挺高把这块银牌带在身边,常常用手抚摸,自言自语地说:“此银独香不能丢,他银皆臭不可取。”

清风寄语:

杨挺高并非不懂“游戏规则”,只是他不愿意随波逐流,也并非不知道“灰色收入”,只不过他不愿染指而已。廉洁,正是无数和他一样的普通官员,用最微不足道的坚持铸就的丰碑。

在明朝做个清官并不容易,因为要付出的辛劳太多;在如今,要持廉也并非等闲,因为要拒绝的诱惑太多。很多陈规陋习,依惯例就能收获丰厚,有谁会敢于去打破呢?很多“潜规则”,不用主动为之,只要稍稍放松就有利益纷至沓来,又有谁想“断财路”?

要守廉,就要放弃许多唾手可得的享受;要持廉,更要有壮断腕的勇气去打破一贯以来陋习的障碍,这很难,但是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守下去。

此“廉”独香不能丢,我们对廉洁的坚守,自有清风明月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