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72)沈鸿:《人民日报》对我的报道有误

来源:益阳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06

1980年6月6日,《人民日报》编辑部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这封信来自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鸿同志,他在信中要求《人民日报》更正对于自己的一段错误报道。信中说:“6月5日,你报第二版刊登了我的照片,下面说我是‘长期以来刻苦钻研机械学、冶金学、地质学等学科,成为学识渊博而侧重于机械学的专家’。这是传闻之误,不符合事实。我只懂得一些机械工程,对冶金学、地质学是偶尔涉猎……为了维护党报的优良学风,以及本人真实情况不被误解,务请予以更正。”

沈鸿是一位机械专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自学成才。抗战爆发后,他带领工人和机床赴延安,参加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电机制造工业部副部长、农业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职务,是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开拓者。

沈鸿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工程师,虽身居高位,却从不张扬,从不谈论自己。各路媒体采访他时,他总是强调,不要夸大他个人的贡献,不要过度宣传。他常说:“事情是大家做的,我只承认有我一份。做好了有我一份,做坏了也有我一份,而且应当多负一点责任,因为是领导么!”

在沈鸿身上,丝毫看不出部级领导的“范儿”,黑色的布鞋洗成了灰白色,衣服穿久磨损了,袖子“光可照人”,衬衣上还缀着补丁……平时皮夹克一穿,不认识的谁也看不出这是个部长;到工厂车间,安全帽一戴,同一线工人一模一样;他却“自我感觉良好”。

沈鸿的儿子吴英要当兵,沈鸿表示赞成,但要他自己去报名、体检,不能讲是沈鸿的儿子。他自己的住房,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旧式单元楼,他一住就是几十年,多次谢绝了组织上为他改善居住条件的建议,直到1998年他去世时,都保持着初建成时的面貌。

俭朴一生的沈鸿,在病重期间慷慨地将自己获得的奖金和自己毕生的积蓄共计20万元全部捐给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希望设立“沈鸿机械技能教育奖励基金”,用于表彰奖励优秀机械技工教师和机械技工优秀成果。

清风寄语:

沈鸿写给《人民日报》的“勘误信”,是一面镜子,照着自己,守正而自量;也照着别人,公正而客观。

守廉的路上,摆正自己的位置十分重要。你的地位是谁给予的?你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人民群众是最好的答卷人。手中的公权力从来就不是我们高人一等的自我标榜,而是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如果看不清道路、把不稳方向,功名利禄只会带给你无尽的诱惑和深渊。你若端起“官架子”,自以为是,就必然会有一大批别有用心之人抢着来抬起“官轿子”,久而久之,被围猎的风险近在眼前。

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才能无处可“围”,无物可“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