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257)父子传胪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10

  陈嘉树(1781-1841),字亭玉,号仲云,仪征人,道光二年传胪(殿试二甲第一名)。

  道光十四年,陈嘉树任山东提调官。山东省修建义仓,委派陈嘉树监督工程,陈嘉树悉心管理,全无差错。巡抚钟祥感慨地说:“山东的兵、农、河、漕等各项事业,全仗着陈嘉树之力啊”。

  几年后,陈嘉树调任广东盐运使(从三品),署按察使、布政使。当时广东的商业比较繁华,但是从事盐务管理的官吏们受盐枭贿赂,管理松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盐枭有了保护伞,得以横行霸道,私盐畅销,而朝廷盐业专卖的税收任务却不能完成。陈嘉树到任后,查实内鬼里应外合的犯罪详情,严厉惩处了罪犯,使得官盐销售超额完成了任务。钦差大臣林则徐看到英国人办的《广东公务新闻》报纸上,有“此运使不收银钱礼物”等语,对陈嘉树“极为推重”。

  陈嘉树的儿子陈彝,是同治元年(1862)进士,也是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陈彝由翰林出守,官至安徽巡抚,后调顺天府尹,扬历中外,同样以清正著称。光绪十二年(1886),陈彝任湖南布政使,年底擢升安徽巡抚。

  陈彝为人和厚坦白,注意因人施用,派遣差事时量其才能,不听招呼、不受贿赂。安徽官场,从前的规矩,虞侯、村官,乃至厨师,都从官家领取俸禄。陈彝上任后说:“国家设置官吏,是要你们负责任管事的,你们把事情推给下面的人,把责任推到上面,拿着国家的养廉银子干什么用?确实是公务所需的,仍然留用,只为私人服务的,让他自己养着”。从此,陈彝让官吏们自己管理和开支僚属,他只抓大事难事。

  清风寄语:

  “父子传胪”的佳话,源自良好的家风的传承。家风传承,是引领,更是坚守。

  传承,离不开以身作则的引领。“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折射出你的为人处事原则,同时也在为孩子指引方向。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做什么样的人。党员干部传承好家风,不是装门面,而在于践行。要在做人上向上向善;在处事上守住底线红线。

  传承,离不开严管厚爱的笃行。“有规矩才成方圆”,对子女的教育,需要有原则,只有良好的家风才能使子女自立自强、自尊自爱,不贪慕虚荣,不奢靡享乐。溺子如杀子,你的毫无原则,带来的只能是家风败坏,道德沦丧。

  “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良好家风传承,才能利家、利民、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