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229)为大众节省每一个银元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4-11

廖仲恺(1877-1925),男,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窑前村人(今属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祖籍广东梅县程江镇,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政治家、社会活动家。

廖仲恺是一位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全力辅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极力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与中国共产党人精诚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

1921年4月,孙中山组建广东革命政府,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次长,随后,又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他提出要统一财政制度,要求“所有负责人员要大公无私,决不克扣分文归己”。每划出一笔款项,即使是较小的数目,他也要亲自审查、批准,生怕浪费钱财。他说:“民国新生,百业待举,要为大众节省每一个银元。”廖仲恺在任职期间,秉公执法,依法治理国家财政,严禁贪赃受贿,“无一私财”,清廉节俭。当时他家乡的祖屋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他也没钱修葺。

廖仲恺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生活朴素,不事家人生产。他长期执掌财政,却能廉洁自守,润滴归公,丝毫不苟。他的夫人何香凝后来回忆:“(廖仲恺)每一度卸职移交时,没有一条不清的账目,没有一纸收条不经其签字。”他还特别劝戒当时政府的官员说:“既为官吏,不宜爱钱,爱钱则民穷,民穷则国弱。”

廖先生逝世时,家无余财。他生前所居住的广州东山双清楼的简朴楼房,还是何香凝从娘家所得的私蓄购置的。

清风寄语:

廖仲恺一生,一心为公、秉公用权,为民谋利。

一心可丧邦,一心可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一事当前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体现的不仅仅是胸怀与境界,更是党性和作风。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倡导克己奉公,践行公而忘私,严守公私之分,明确公私之序。

我们的内心要始终装着一把党性的尺子,摆正公私关系,把握行为尺度,凡事公平、公正、公开,摒除私心、私利、私欲,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