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203)清官的儿子是巨贪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8-16

赵申乔,(1644-1720),字松伍,又字慎旃,号白云旧人,江南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朝著名大臣。其父赵继鼎,明崇祯年间任公安县令,拒索贿赂,有政绩,受到当地百姓的赞颂。他教导赵申乔:为官之道,“立心为第一事,到不能两全处,宁失官,勿负心!苟负心以全官,独不为子孙计乎?”还说:“官不可不清,能清矣,又不可傲,清而傲,取祸之通也”。

赵申乔将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明确表示“为官要清”,“夫清,非仅不名一钱也,须兼廉明二义。廉者,一尘不染;明者,一毫不蔽,兼之斯可谓清。”康熙三十九年,赵申乔被直隶巡抚举荐,任浙江布政使。赵申乔上任的时候,没有带幕僚,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处理,按照惯例发放的火耗之类的福利,他也分文不取。

康熙四十一年(1702),皇帝下谕旨表扬赵申乔为官清廉,升他为浙江巡抚。赵申乔从布政使居住的藩属搬到巡抚的驻地,只带了一挑行李和几筐书。布政使有贴解费用于公务开支,一般一年最多用掉一半,剩下的就用于个人开销。赵申乔在任时,积攒了两千多两贴解费。他把积攒下来的银子封起来做上标注留给继任者,并说,“我如果上奏取消这笔费用,担心后面继任的官员没法办事。这里剩下的银子足够用一年的了,不要再因为征收贴解费扰民。”

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赵申乔告别湖南,直赴京师,升任都察院左部御史(清代最高监察机构的长官)。消息传出,自长沙至岳州数百里之内,僚属和众百姓不顾寒冷,沿途为他送行。一些州县为他建立生祠,以表达崇敬之情。一时间,赵申乔廉洁勤政的美誉传遍大江南北。

但是,赵申乔的儿子却不争气。康熙五十四年十月,山西巡抚苏克济疏劾赵申乔之子、太原知府赵凤诏“巧立税规”贪赃枉法,奏请革职拿问。经刑部审明,赵凤诏勒索赃银174600 余两。康熙对大学士等人说:“伊父赵申乔居官尚廉,赵凤诏如此贪婪,不忠不孝极矣!似此不忠不孝之人,应当立法。”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赵凤诏被斩首。

赵申乔为此内心极为痛苦。这些年来,他忙于公务,疏忽了对赵凤诏的教育,万没想到竟有今日之罪。赵申乔最终因此郁郁而终,弥留之际喃喃自语的,都是户部的公务。康熙帝闻知,伤悼至深,赐祭葬如典礼,谥曰恭毅。

清风寄语:

赵申乔家传承两代的清廉家风,却在第三代戛然而止,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良好家风的传承,除了要以身教,更要勤教育、严要求。

严正家风,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是党员领导干部遵守“政治规矩”的体现。领导干部必须树立规矩意识,敬畏规矩,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

严正家风,要擦亮眼睛。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常擦拭“眼睛”,经常对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察言观色”,及时发现并阻止违纪违法的不良行为。

严正家风,要常敲警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领导干部要教育亲属遵纪守法,要敢于在亲属问题上向私心私情开刀,筑牢家属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能传承下去的家风,才是真正的好家风。领导干部修身齐家,就是对亲人最大的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