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191)彭德怀的愧与无愧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10

1965年,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彭德怀同志,派他到西南担任三线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彭德怀十分兴奋,可是,有一件心事使他为难。原来,他的侄女是个烈士的遗孤,从小就在他身边。现在他要离开住了六年的吴家花园了,房子要全部交给公家,可侄女已经有了工作不能随他走,她住到哪儿去呢?一天,他对来看望他的同志说:“这个侄女,一直住在我这里,我一走,她没去处了,我考虑再三,也没好办法,是不是能留下一间给她?”那位同志说:“这好办,给她另外找一间吧!”房子问题决了,按说彭德怀可以放心走了,可这件事却让他十分内疚,几次对侄女说:“我向组织上要求解决个人问题,这一生还是第一次,我心里很过意不去。”

1966年12月25日,彭德怀被江青等人指使的“红卫兵”揪回北京批斗,他的住所被抄,大部分东西被抢。当时组织上考虑他的保险柜放在机关不安全,便决定打开保险柜,把里面的东西清理一下。打开一看,发现里面除了放有一个烟盒,一支手枪和一支猎枪外,就是几十扎人民币,计1万多元,在捆票子的牛皮纸上,醒目地写着三个字:“缴党费”。

1974年,彭德怀临终前,艰难地对他身边的侄女彭梅魁等亲人说:“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乡,不要和人家说,不要打扰人家。你们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我这一生有许多缺点,爱骂人,骂错了不少人,得罪了不少人。但我对革命同志没有两手,我从来没有搞过那种阴谋。这方面,我可以挺起胸膛,大喊百声:我问心无愧!”

清风寄语:

彭德怀的愧与无愧,源自一种高层次的自律,他公而无私、行有所止,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戒惧之心、对纪律的敬畏之心。严私德,就是他的行为写照。

严私德,就是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慎独慎微。这种操守和行为,并不是“秀”给外界看的,也不是被党纪国法“逼”出来的,而是完全源于内心的自觉,源于行为的自律。

党员领导干部不论在何时处何地,都应有高于普通人的道德境界,高于普通人的自律要求,经得起党性的考验和现实的考量,这种修养的升华,才是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真实体现。

只有严私德,才能克己奉公,方能恒定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