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162)百姓的口碑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08

王涣(?-105),字稚子,东汉广汉郡郪县(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人。为官期间,清正廉洁,造福百姓。

东汉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王涣以侍御史的身份,陪同汉和帝南下祖祭,回到京城后,汉和帝便任王涣为洛阳令。洛阳是东汉的京都所在,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多居于此。对这些权要的违法行为,洛阳的地方官感到棘手,很难处理。王涣刚刚上任,便遇到前任县令遗留下来的一大堆难题。王涣从容应对,不畏权贵,宽严兼施,将一些疑难问题逐一清查处理。

公元105年,王涣因病离世,在洛阳令的职位上任职不足三年。消息一传出,朝野无不为之惋惜。洛阳各地的老百姓自发凑钱,摆设祭桌,祭奠王涣。当王涣的遗体送回故乡,途经弘农郡(今河南西部、陕西东部)一带时,当地不少百姓也同洛阳的老百姓一样,在路旁摆上祭品,祭奠王涣。看到这种景象的官吏们感到很奇怪,因为王涣既不是弘农县人,也从未在这里做过官。他们便问老百姓这样做的原因,百姓回答说:“这是为了报答王涣县令的恩德呀!”原来,过去他们经常到洛阳买卖粮食等商品,常常受到贪官污吏的盘剥,每次都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廉洁自律,大力整治贪污恶习,杜绝了官吏对他们的掠夺侵扰,这样收益大为增加,所以百姓都感怀王涣的恩德。

为纪念洛阳令王涣,老百姓还在洛阳安阳亭的西边修造了一座祠堂,以德行告慰王涣之灵。

汉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掌朝的邓太后下诏称王涣“尽心奉公,务在惠民”,对王涣大加褒扬。

清风寄语:

王涣的口碑,不在其官位,而在其清廉品行,惠及百姓。

清廉的品行,像是一盏灯,不仅可以照见自己,也可以照亮一方土地。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弘扬崇廉向善的党风政风,除了严的党纪法规,更需要有一个个持廉坚定、品德高尚的“身边的榜样”。

廉洁的人,不需要用轰轰烈烈的业绩来标榜自身,因为持廉本身,就是丰功伟业。对廉洁的追求,只有在不断“外化于行”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在小事上严格自我要求,向廉洁的榜样靠拢,才能做到在实践中真正消除私心杂念,彻底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一尘不染、清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