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136)相间二十四年母子才相见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3-04

曾志(1911.4.4—1998.6.21),女,原名曾昭学,衡永郴桂道郴州直隶州宜章县(今湖南省宜章县)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组织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

1928年4月,湖南宜章县女共产党员曾志,跟随着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当时的曾志,腹中怀着丈夫夏震烈士的遗腹子。当年11月,曾志死里逃生,艰难地生下了一名男婴。然而当时井冈山恶劣的环境并不具备抚养一名婴儿的条件。闯过了生死大关之后,曾志立即面对着更加残酷的选择:是继续当一名冲锋的战士,还是当一名乱世的母亲?

坚定的革命者曾志痛苦地选择了前者,孩子只能送人。当有人从她的手里接过她还来不及取名的孩子时,她的眼泪不由地簌簌流了下来,从此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一名下落不明的孩子的母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她的骨肉至亲。她告诉别人,她当年托孤的战友叫石礼保。井冈山的相关情况最终传到了曾志的耳中:她当年托孤的战友副连长石礼保已经牺牲,他儿子石来发在乡下种田,石来发二十来岁,符合她要找的人的特征。当曾志听到这个消息,历经生死劫数早已波澜不惊的她不由得兴奋地站起来——几乎是喊起来:“那是我的儿子啊!”

1952年,曾志终于在广州见到了她的儿子石来发。石来发八岁时养父养母双亡,是他的外婆带着他乞讨度日,相依为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婆去世了,石来发分了田,讨了媳妇,成了井冈山大井村拿公分的农民。他们一个是叱咤风云的传奇女英雄,一个是默默无闻的井冈山大井村年轻农民。他们从没见过面,却是母亲和儿子。

短暂的相逢过后,石来发依然回到了井冈山,继续当农民。他的母亲曾志是从井冈山走出的共产党人。她的操守,有与井冈山的海拔一样的高度。她说:“毛主席的儿子都去朝鲜打仗,你为什么不能安心在井冈山务农呢?”

清风寄语:

为革命送走孩子,是革命者的牺牲和大爱;寻回骨肉却不徇私情,是共产党人的自律和操守。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尚的情操,源自伟大的家国情怀。因为深知共和国缔造的不易,所以他们从不挖国家的墙角,总是为了国家放弃个人的需求,为了大家而舍小家。

家国情怀,在今天仍是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持廉守节、干事创业的强劲内生动力,催生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不懈力量源泉,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每一细微行动。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情怀,百姓心为心和天下为己任的使命,都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持廉的实践,从把共和国当做自己的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