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126)五天办成两件大事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16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清廉自守,务实为民,却官运不佳。因为受到“乌台诗案”的迫害,他晚年辗转多地为官,任职地越来越远,官职也越来越小。但是,这一切都没有改变他为民办实事的初心。

1085年的秋天,苏轼被朝廷重新启用,从黄州(今湖北黄冈)辗转前往登州(今山东蓬莱),“知登州军州事”。然而,他十月十五日到任,五天后便收到朝廷诏书,调任礼部郎中。尽管任期只有短短5天,苏轼却切实为百姓办了两件大好事,被登州人民歌颂至今。

在五天的任期里,苏轼的第一眼就投向了民间。通过深入民间,察民情解民忧,他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抓住了登州地区的主要矛盾,并即刻给朝廷写了一篇《乞罢登莱榷盐状》。

当时的登州为宋朝的边陲之地,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沿海一带的百姓以煮盐为生。按当时的榷盐政策,百姓所产之盐只能卖给官家,再由官家卖给百姓,买低卖高。盐户赚不到钱,百姓吃不上盐,纷纷破产逃往他乡。苏轼在《乞罢登莱榷盐状》中,向朝廷如实反映民间疾苦和榷盐政策的弊端,提出了整改措施。

这篇奏状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自此,登州百姓解除了榷盐政策中一些不合理的负担,减轻了百姓的压力,使民生得以喘息。苏轼提出的罢榷盐政策在登州一直从宋朝延续到清朝。

同时,苏轼作为军州事,在到任登州的五天内,他还深入兵营,视察海防并由此写下了《登州召还议水军状》。对加强海防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当地的百姓对这位体察民情,关心民生疾苦的苏知州给与了极高的评价和礼遇。《增修登州府志·职官》有这样的记述:“(苏轼)在郡未一月即内召,士民感化,深惜其去之速也,后立祠祀之,并祀名宦祠。”蓬莱阁作为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的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专门修建苏公祠以示怀念。

清风寄语:

在职一天,就有一天的担当;为官一日,便有一日的作为,苏轼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用短短5天时间,交出了一份流芳千古的答卷。

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就是要积极履职,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用苦干实干去解决问题。敢担当的党员干部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

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担当。善于担当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能力是善于担当的前提和保证,是担当的题中应有之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本身就是担当的一种表现。善于担当是一种思想的升华。不求深思,无以致远。“三观”正,才能保证行动不偏离。理想信念坚定、一心为民务实就是我们担当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