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113)贺龙的“三不”要求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09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贺龙任一二○师师长,为陕甘宁和晋绥两个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蔡家崖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一二○师初到蔡家崖,首先面临的就是“吃饭问题”。当时军队每人每天仅吃七两黑豆,还要勒紧裤腰带打仗生产。有时连黑豆也吃不上,就吃瓜叶、树叶、草根、野菜。

为了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给老百姓找麻烦,增加负担,贺龙提出了“不住老百姓的房,不要老百姓的粮,不安老百姓的锅”的口号。老百姓被革命队伍的严明纪律所感动,便纷纷让出窑来要部队住,拿出粮来让部队吃,但贺龙同志坚决不肯,仍然带头露天宿营,挖野菜,吃树根。一些战士对这样的生活有些受不了,贺龙同志知道后,就和战士们一起吃野菜,边吃边兴高彩烈地说:“红军吃野菜,革命打天下。”战士们看到首长还吃得这么开心,自己也便欢喜地吃起来。

1941年和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面对自然灾害和日军、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贺龙领导军民自力更生,提出“一手拿枪,一手拿锄”的口号,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亲自带领司令部的机关干部开荒种地,植树种菜。至今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还陈列着贺龙元帅在晋绥边区大生产运动中用的锄头,当年,他就是用这把锄头带领晋绥边区的军民用五年时间开荒地195.67万亩,相当于当时一个县的面积。

通过大规模的屯垦和一系列财政措施,贺龙领导晋绥边区军民克服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使部队基本实现自给。不仅如此,晋绥边区还向党中央输送了大量物资,集中边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部队作战,为西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风寄语:

贺龙的“三不”要求,在革命战争年代,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保持了廉洁,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和平时代,党的群众纪律同样警醒着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三不”看似小事,实则不小。可以说,每一件关乎群众利益的小事,都是党的大厦的基石,我们只有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群众心坎上,共产主义大厦方能稳如泰山。“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好老百姓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更应成为制定纪律的出发点,成为检验是否真正遵守纪律的“试金石”。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才有“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的党群干群关系,才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才有风清气正、国富民强的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