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103)为了舞弊,他们竟然……

来源:益阳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01

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选拔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对于科考舞弊的惩罚,历来是非常重的。考生舞弊,一经发现,革除功名,永不录用,重者斩首;对以权谋私的考官,一旦查实,多数是死刑,只有少部分从犯能够“加恩免死”,改为流放。然而重刑之下,仍有部分官僚,利用科举笼络人心,树立朋党,提拔亲信,纳银聚财,孳生出了许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科场舞弊“妙招”。

割卷子

割卷是指考生用钱财贿赂考官,利用评阅试卷的机会,私下调换考卷。古代科考,阅卷之前有一道“弥录滕封”的程序,即将考生的试卷内容重新誊录并糊住名字,再行阅卷。所谓“割”,就是在考场工作人员誊录的时候,将优秀考卷切割下来,与行贿考生的试卷调换后再进行糊名。嘉庆三年湖南会试,科场书吏樊顺成串通多人,私刻官印,调换试卷,使考生傅晋贤以同闱彭峨之文,名列榜首。后来东窗事发,樊顺成和傅晋贤均被斩首示众。

递条子

“条子”一词,最早就是应科考舞弊的需求而生。即用纸条将诗文中某处所用的字记载下来,然后想办法呈递给考官和房官,房官根据条子内容把考生的试卷取出来。咸丰年间,条子之风非常盛行,以致于深谙此道、有关系的考生常被录取,而朴实、无关系的往往被黜落。更有甚者,在条子上加圈表示贿银的多少,如果中试,则三圈者馈三百两金子,而五圈则表示要送五百两金子。咸丰年间震惊朝野的戊午科考弊案中,同考官李鹤龄、浦安收取考生罗鸿绎的“条子”,将其录取,其受贿舞弊情节查实后,两人均被判处死刑。

清风寄语:

科场舞弊“小妙招”,一出活生生的“官场现形记”。那些视纪律和规矩于无物、自以为天衣无缝之人,最终都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山东高考冒名顶替案的查实告诉我们,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在国家的抡才大典上,公平、公正、公开历来是第一原则,神圣不容侵犯。谁敢践踏规则的尊严,谁就受到制裁。

古为今鉴,古时科场的笑话,理应成为当今考场的警钟。当今党员领导干部更要严把选人用人关,既要坚持审慎严格,防止“带病提拔”;又要恪守公平正义,防止“卖官鬻爵”的腐败孳生。无数事实证明,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位置之人,必将汲汲营营于此道,视“后门”为大开的“方便之门”;而通过自身努力公平竞争获得晋升的人,必将廉洁和公正践行之、维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