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 卫士风采

【卫士风采】(益阳日报)“扎扎实实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记市委巡察组正科级巡察专员刘喜祥

来源:市纪委监委 作者:刘曼霖 卢鹏翔 发布时间:2021-09-22

如果要把十年工作经验积累清零,你是否愿意沉下心来在新岗位重新开始?

如果把平凡的工作比作一场赛跑,你是否能一如既往保持奔跑的姿态?

“在工作的‘赛道’上,你的对手就是自己,无论面对什么情境,都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这是刘喜祥的答案。

清瘦斯文,眼镜后的眼眸里眸色温暖,周身透着一股书卷气。如果不是深入采访了解,你可能都想不到,这是一个有着十年侦查员经历的人。

2018年,刘喜祥从市检察院反贪局转隶到市纪委监委。

转隶,意味着告别过往,转战新的战场——第五监督检查室。第五监督检查室联系9个纪检监察组、近30个综合监督单位。日常监督的抓手在哪里?能不能找到一个切入口?这让刘喜祥陷入了沉思。

万事开头难。为了摸清情况,刘喜祥开始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刚通过,其中就有‘对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进行监督检查’的规定,从这点受到启发,我想到我们监督的单位中有近20个单位都有行政执法权,就决定从‘规范行政执法’这个口子入手。”

市纪委监委第五监督检查室主任贺英姿记得,在方向确定后,刘喜祥开始执笔具体执行方案,“推翻又重写,重写又完善,前前后后修改了十多稿,准备了一个多月。”

之后,由刘喜祥牵头对具有行政执法权的国土、环保、住建、城管等18个市直单位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共抽查案件399件,发现问题440个,反馈并督促立行立改353个,发现问题线索13件。市纪委监委时任主要领导评价“五室很不错,静悄悄的办了大事”。

在完成监督检查工作后,刘喜祥又撰写了一份2万多字的监督检查情况报告。这份“让权力不再任性”的情况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在全市引发了不小的反响。14个涉检单位根据监督检查反馈的情况制定、修订各类制度41项,加强对行政执法的规范和指导,扎紧制度的笼子。这项在全省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也让刘喜祥赢得了“全市纪检监察系统2018-2019年度业务能手”称号。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就是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锻炼出来的。

去年,经岗位调整,刘喜祥来到了市委巡察组。上岗不久,刘喜祥就参加了六届市委第八轮巡察。“资料都是一箱一箱的,档案资料、账目资料等等总共有100多箱。”刘喜祥说。

在平时的工作中,刘喜祥总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每办一个案件,每完成一个具体任务,他都会把具体过程、注意事项等记录下来,反复琢磨,举一反三。面对复杂的巡察工作,刘喜祥面无惧色、胸有成竹,和同事一头扎进海量的资料查阅中,结合以往执纪审查经验,把重点放在被巡察单位的行政执法上。最终,很多常年没有了结的线索,通过巡察监督得到办结。

“把办案思维融入巡察工作,对问题的看法很敏感、很精准,是刘喜祥最大的特点。”市委巡察组组长郭桂英说。

今年6月,市纪委监委成立社保基金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专班,刘喜祥又被“点名”负责专班工作。严谨、认真、细致,这是专班同事对他的评价。

7月底,刘喜祥带领专班同事开展养老保险待遇核查“回头看”的监督检查。“卡是谁拿的,资金怎么发的,有没有冒领的,每一项都要去核实。”连续两周,刘喜祥和同事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基层,进乡入村、上门入户逐项了解核实情况。

“他出去搞督查最讲认真,最讲方法。即使这个点已经检查过了,但我们还会‘回头’抽查,看上次督查的情况整改的怎么样,通过真督实查、严督细查,掌握了不少情况。”和刘喜祥一同在专班工作的同事刘跳说。

早8点出发、晚7点回到办公室,来不及卸下一天的疲惫,刘喜祥和同事又立即投入督查报告的撰写中。当天督查,当天完成报告撰写,当天向相关单位反馈整改意见,扎实的工作作风让不少干部感慨道,“原来这就是纪委速度”。

审查调查、日常监督、巡察监督、专班工作,每个岗位的工作,刘喜祥都做得很出色。这不仅需要用脑用心,需要科学的方法、认真的态度,更需要舍得干、吃得苦的奉献精神。

在工作联络群里,有一张刘喜祥的特殊36岁“生日照”——背着背包的背影。那是在出差办案的路上,同事从刘喜祥和妻子的通话中得知当天是他的生日,就用手机记录了下来。一个案件、一项检查往往需要耗时数月,休息基本“踩”不到点上,这样忙碌的工作节奏,刘喜祥早已习惯。“工作再难,找对路子总能干好;工作再累,也必须得有人干,这是我们践行的使命和收获的成就。”刘喜祥说。

采访结束时,刘喜祥又忙碌了起来,不过这一次不同。“今天是岳母的生日,和妻子商量着买些礼物送给老人家,平日里多亏了妻子、父母的支持和付出,才让我能安心工作。”愈加忙碌的日常,让他对于幸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对亲人相聚的时间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