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卫士手记

【入村手记】脸上有笑容 心中有希望

来源: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 作者:曹伟 发布时间:2020-06-08

连日来,我与市发改委易地搬迁联席办的同志们一起,抽查走访资阳、沅江、南县3个区县(市)的9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作为一名曾经的“扶贫人”,如今从监督的角度检视曾经走过的路,给我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一路上,我们用脚步丈量着脱贫攻坚的质量,也被搬迁后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所感染。

易地搬迁能否“搬得进”,房屋质量是重点。“房子好不好住?有没有漏水开裂的情况?拆旧复垦搞得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资阳区过鹿坪村安置小区。

郭世安老人今年87岁,家里只有老两口。2019年6月,他享受易地搬迁政策住进了新房子,但提起以前的老屋仍心有余悸:“村上帮忙搞过危房加固,解决了漏风漏雨的问题,但碰到急风急雨,还是怕哩。”

“房子住哒舒服嘞,平时有点小问题只要跟村上安排的人联系,都会得到解决。”老人上了年纪,平日里用蹲厕不太方便,村委给他改造了一个简易的坐厕。

“承包的1亩多田流转出去了,每年能得800斤谷,吃饭冒问题,村里合作社还有分红,政府兜底,病了住院有报销,区审计局的帮扶干部也经常来看我,日子过得好着哩。”提起搬迁后续帮扶措施,老人弯起手指一条条算得很清楚。

“搭帮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我这半截身子埋入黄土的人,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还能住新楼房。”扯着家常,老人的脸上一直带着笑。

易地搬迁“稳得住”,还得看后续帮扶措施是否有力,产业发展能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到了位于南县南洲镇班嘴村的心连心小区。

该小区于2017年5月动工,陆续安置有315户贫困户1037人,是南县最大的集中安置点。不久前,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评估督导发现,该小区存在后续帮扶资金不足,帮扶工作有待加强的问题。

“最近出台了《南县易地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方案》,筹集了72万元的资金用于小区扶贫车间的产业帮扶。”刚一见面,县易地办的同志就向我们介绍起问题整改情况。

走进5月份才开工的湘九饰品厂扶贫车间,14名工人正在忙碌,都是小区里的贫困户,主要制作小饰品和手链等,对接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

“之前在义乌那边帮人做事,关系也比较熟,做的来料加工,原料和销路都不用担心。”曾龙化、曾爱莲两兄妹长年在外务工。前段受疫情影响无法出门,看着妹妹曾爱莲在家串手链,曾龙化心想,何不把小区里的村民们发动起来一起做呢。找到社区主任说明想法,一边请他帮忙协调场地和招工,一边联系订单,小小的扶贫车间就这样上路了。

“2分钟就能穿好一条,赚得3角,一天能做50-100元,靠双手赚钱总比在家没事打牌要强。”谈起为什么来做事,64岁的车间“熟手”刘青香笑容灿烂。

临近中午,我们正要离开,刘青香也提着菜篮,准备去自家菜园里摘点菜回家做饭,“在这里做事还是方便得好,时间上没限制,接送孙子上学、回家做饭也不耽误。这不,小区给我们每户安排了几块菜土,除开老两口吃,还能送点给崽女。”

“脸上有笑容,心中有希望”,这是一路走来,村民们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他们也愿意与我们交谈。诚然,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脱贫攻坚的投入不断加大,困难群众从中收获的幸福感也与日俱增,但这份幸福仍离不开有力监督的守护。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惟有恪尽职守,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方能不负这份信任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