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文苑

清明节里话“清明”

来源: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 作者:曹伟 发布时间:2020-04-07

清明祭扫是慎终追远、发乎心而显于行的一种仪式,重在心诚、贵以文明。这个传统节日与春秋时期晋国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介子推,其闪烁的人格魅力在穿越两千年之后仍值得追思膜拜。

据《韩诗外传》记载,晋文公重耳亡,过曹,里凫须从,因盗重耳资而亡,重耳无粮,馁不能行,子推割股肉以食重耳,然后能行。

说的是晋文公重耳因国内动乱出逃,来到了曹国,一个叫做里凫须的随从因忍受不了辛苦,偷了重耳的粮食钱财,不辞而别。眼看重耳断了粮饿得气息奄奄,为了能让他活下去,介子推悄悄躲到一边,把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煮汤献给重耳,救了他一命。

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介子推这种不离不弃、忠贞事主的品格是值得推崇的。忠诚是对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当举起右手,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承诺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言。一诺千金既要体现于平时,更要在艰难险阻中经受住考验。在疫情这场大考面前,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雷火神山建设者,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响应党中央号召,舍小家顾大家,挺身而出,成为了这场阻击战整体战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的中流砥柱。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他们用实际行动,乃至于生命践行了“四个意识”,做到了“两个维护”。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

《史记》有载,是时介子推从,在船中,乃笑曰:“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己功而要市于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

晋文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秦国帮助下复国在望。这时有人为邀功请赏,以欲摛故纵,逼着重耳表态“苟富贵,勿相忘。”介子推也是随从,正在船中,就笑道:“明明是上天在支持公子复国,可子犯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以此索取,太可耻了,我不愿和他为伍。”说完就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忠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春史传。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具备介子推敢于斗争、宁作孤臣的气节。从古至今,清正廉明都是百姓对父母官的期盼,也是每位国家公职人员应该铭记于心的关切。投身于专责监督的机关,就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保持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作风,勇于担当作为,做直面问题,敢于斗争的“诤臣”。同时,也要经受住严格的思想洗礼、政治历练和实战锻炼,勤修内功、补齐短板,在困难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做炼就“火眼金睛”,经得起风霜雨雪的“干将”。

《史记》有云,文公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

晋文公复国,赏赐随从逃亡和有功之臣,功大的封给城邑,功小的授予爵位。未及赏赐完毕,周襄王因弟弟王子带发难逃到郑国居住,晋文公想派军队去,又担心国内发生动乱,因此,文公赏赐随从的逃亡者还未轮到隐居的介子推,介子推也不提及赏赐,赏赐也没轮到他。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为政者要追求介子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了“八八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推动地方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十多年来,浙江省委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八八战略”在之江大地结出了累累硕果。一地经济发展蓝图绘就后,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这需要一个前赴后继的过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的甚至需要几任班子、几代人持之以恒、前赴后继、一以贯之,不折腾、不反复,把“造福人民”当成最大功绩,既看“显绩”,更要甘作“潜功”。

相传,晋文公追念介子推舍身相救的往事,非常后悔,派人征召介子推想赐给封赏而不得,还亲自带人前往其隐居的绵山寻访,也不知行踪。这时有人出了个馊主意,建议三面烧山逼介子推自己出来。大火烧了几天几夜也不见其下山,火熄灭后,有人在一棵枯柳下找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介子推用烧焦的身体堵着个树洞,洞里有片衣襟,上面题了首血诗:“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后悔万分,他把介子推安葬在绵山之下,为他建立祠庙。烧山那天,正是清明节气前一天,于是晋文公下令将这天定为寒食节,禁烟止火,只吃冷食,以寄哀思。晋文公还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成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以此发奋图强,任贤用能,平息内乱,以退避三舍败楚于城濮,三盟诸侯,开创了晋国百年霸业。后来,寒食节逐渐增加了扫墓的习俗,因为和清明节气很接近,至唐玄宗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开元礼》,与清明节气合二为一,明确为全国法定假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古人诚不欺我。